尤溪縣位于福建省中部,北緯25°50′-26°26′,東經117°48′-118°39′?偯娣e3425.3平方千米,為福建省面積第二大縣。人口42.3萬人(2006年)。通行尤溪話(尤溪話,這是一種兼有閩南、閩中和閩東方言特點的混合型方言。通行于尤溪縣大部分鄉(xiāng)鎮(zhèn)。屬于戴云山區(qū)的閩方言土語群,具有閩方言的共同特點,屬于閩方言,但歸入哪一區(qū)都勉強,是一群方言區(qū)邊界的混合型土語。)尤溪素有“閩中明珠”之稱,曾榮獲“中國金柑之鄉(xiāng)”“中國綠竹之鄉(xiāng)”稱號。
縣政府駐城關鎮(zhèn)。郵編:365100 代碼:350426 區(qū)號:0598
行政區(qū)劃
尤溪縣轄9個鎮(zhèn)、6個鄉(xiāng):
鎮(zhèn):城關鎮(zhèn)、梅仙鎮(zhèn)、西濱鎮(zhèn)、洋中鎮(zhèn)、新陽鎮(zhèn)、管前鎮(zhèn)、西城鎮(zhèn)、尤溪口鎮(zhèn)、坂面鎮(zhèn)
鄉(xiāng):聯合鄉(xiāng)、湯川鄉(xiāng)、溪尾鄉(xiāng)、中仙鄉(xiāng)、臺溪鄉(xiāng)、八字橋鄉(xiāng)
歷史沿革
尤溪歷史比較悠久,文化積淀深厚。始建縣于唐開元29年(公元741年),是南宋著名理學家、教育家朱熹的誕生地;素有崇文尚學的傳統(tǒng),不少學有所成的尤溪鄉(xiāng)親分布在全國各地以至海外,勞動者素質比較高。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曾題詞:“尤溪風月無今古,學海揚帆有后人”。
地理環(huán)境
尤溪縣位于福建省中部,素有“閩中明珠”之稱。處于東經117°48′30″~118°40′,北緯25°50′36″~26°26′30″之間。東鄰閩清和永泰縣,南接德化縣,西連大田和沙縣,北毗南平市?h域東西寬約88公里,南北長約72公里。全境面積3463平方公里,居全省縣級第二位?h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(zhèn),距省會福州市國道198公里,高速公路173公里,水路232公里;距三明市省道117公里,高速公路128公里。
尤溪縣地處戴云山脈北段西部,地貌以中低山地為主。境內東西山嶺聳峙,丘陵起伏,千米山峰林立,山間盆地錯綜;中部尤溪河谷斜貫南北。各地海拔差異較大,最高峰大模山海拔1472米,最低處尤溪口碼頭閩江江面海拔僅31米。1993年,水口電站建成后,庫區(qū)水位升至70米,尤溪口碼頭72米。全境地勢東西高、中部低。
氣候特征
尤溪縣地處北緯26度以南,東面距海約100公里,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。夏季暖熱,冬季溫涼,春夏多雨,降水豐富。
2~5月為春季,6~8月為夏季,9~11月為秋季,12~1月為冬季。因各地海拔懸殊,各季節(jié)起始與持續(xù)時間差別較大。尤溪縣各地累年年平均氣溫19.2℃。最低年18.6℃,最高年20.2℃(1998年,創(chuàng)該縣年平均氣溫最高記錄)。氣溫年變化呈單峰型,1月最冷,月平均氣溫8.0~12.0℃,7月最熱,月平均氣溫26.6~28.9℃。極端最高氣溫40.3℃(1992年7月29日),極端最低氣溫-7.8℃(1999年12月23日,創(chuàng)該縣氣溫最低記錄)。日最高氣溫≥35℃、38℃的最高溫天氣平均每年分別是45天和6天。氣溫的日變化,一般是夜晨(5~7時)氣溫最低,午后(14~16時)氣溫最高。因縣內地形復雜,各地氣溫分布差異較大,中高海拔地區(qū)隨海拔每升高100米,氣溫下降0.5~0.6℃。
自然資源
礦產:目前已發(fā)現有28個礦種,其中石灰石、大理石、輝綠巖、石英石、鐵、鉛、鋅、金、銀、稀土、煤、瓷土、粘土、鉀長石等可供開采利用。尤其是鉛鋅礦儲量豐富、品位高,已探明儲量達260萬噸,居華東地區(qū)之首。
水力:全國首批初級農村電氣化縣、全省農村初級水利化縣,年降水總量多年平均55.5億立方米,境內4條水系均屬閩江支流,河床落差大,水流急,水力資源豐富,境內可開發(fā)水力裝機容量達70多萬千瓦。
森林:全國南方集體林區(qū)改革重點縣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試點縣,有林地面積380 萬畝,森林覆蓋率達74.2%,活立木畜積量達1600萬立方米,毛竹立竹量6000萬株,年產商品材25萬立方米、商品竹500萬根。
尤溪縣夜景
經濟發(fā)展
2008年,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1.65億元,增長15.4%,其中:第一產業(yè)增長4.5%,第二產業(yè)增長21.9%,第三產業(yè)增長22.2%;農林牧漁業(yè)總產值37.62億元,增長5.3%;規(guī)模以上工業(yè)總產值43.76億元,增長39.3%;城鎮(zhèn)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6億元,增長25.1%;實際利用外資2138萬美元,增長21.9%;完成出口總值3031萬美元,增長15.4%;引進內聯項目29個,總投資11.7億元;財政總收入48057萬元,地方財政收入2.26億元,增長34.2%;農民人均純收入5209元,增長12.7%;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2元,增長18.9%;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.14億元,增長16.3%;城鎮(zhèn)登記失業(yè)率4.28%;人口自然增長率6.12‰。
尤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蓬勃發(fā)展。曾經創(chuàng)造出了體現發(fā)展特色的業(yè)績,即:尤溪是全國南方四十八個重點林業(yè)縣之一,全國集體林區(qū)改革試驗區(qū)重點縣之一,第一批全省十七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,第四批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,全國十一個食用菌生產超億元縣之一,第一批經國家驗收達標的初級農村電氣化縣之一,水電裝機容量居全省縣級第一(達28.5萬千瓦,全國第二)。
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林業(yè)工作、水利水電工作、農村工作、糧食生產先進單位,造林綠化達標單位,教育“兩基”達標縣,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,全省衛(wèi)生縣城;連續(xù)七屆保持了省級文明先進縣城稱號;還被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地區(qū)、全省文化工作先進縣,以及全國、全省體育先進縣。
近年來,通過確立"建設型興工業(yè)縣、打造朱子文化城”的發(fā)展定位,實施項目帶動追趕戰(zhàn)略,全縣上下形成了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濃厚氛圍,工業(yè)開發(fā)建設成效顯著,全縣經濟社會發(fā)展呈現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。
交通運輸
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2194.1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62.08公里、國道2.8公里、省道161.03公里、縣道378.06公里、鄉(xiāng)村道路1590.05公里,縣鄉(xiāng)村已形成公路網絡,縣城通往各鄉(xiāng)鎮(zhèn)公路已全部鋪設水泥或柏油路面。尤溪城區(qū)距福州市區(qū)149公里、三明市區(qū)123公里、南平市區(qū)78公里、尤溪口火車站47公里;福銀高速公路貫穿尤溪縣,并在尤溪縣境內設立“梅仙”和“洋中”2個互通口。尤溪口和西濱的500噸級碼頭已建成使用,船舶上行可直航南平市,下行可直達福州馬尾港。廈沙高速將于2011年3月份左右動工,完工后尤溪城區(qū)將實現小車10分鐘內通高速,20分鐘到機場(沙縣飛機場建設中),40分鐘到三明,2個小時到廈門。興尤高速也將于2011年動工,全線通車后,從尤溪到莆田只要2個半小時,比目前節(jié)省3個多小時。在鐵路方面,“十一五”規(guī)劃建設的向莆鐵路已于2008年開工建設,將在尤溪的西城設一個客運站和中仙設一個貨運站。304省到往西直達沙縣,進入三明市區(qū)、206省直連閩南地區(qū)--經濟特區(qū)廈門市、316國道途徑我縣境內。
基礎設施
水電裝機容量達60萬千瓦,居全省縣級前列,是全國首批農村電氣化縣。11萬伏輸變電線路與省電網聯網運行,福建省5個大型水電站之一、裝機30萬千瓦的“街面水電站”已投入運營。
城鄉(xiāng)已實現電話通訊程控化,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8.5萬門,全球通數字移動通訊信號覆蓋公路主干線和95%的鄉(xiāng)村,移動電話總量已達26.33萬戶。互聯網寬帶業(yè)務也相當普及。
科技文教
尤溪縣科教文衛(wèi)體事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,被授予全國文化先進地區(qū)、全國體育先進縣;連續(xù)七屆保持全省創(chuàng)建文明縣城先進縣榮譽稱號。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縣共有幼兒園56所,在園人數7832人;完小81所,教學點22個,小學在校生22841人;初中14所,在校生17696人;完中8所,高中在校生10261人;職業(yè)中專1所,在校生2252人;特校1所,在校48人。
風景名勝
云霞仙境桂峰村:位于“閩中明珠”尤溪縣東北向,距京福高速公路互通口僅12公里的洋中鎮(zhèn)桂峰村,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。桂峰在古時稱為桂嶺,又叫嶺頭、蔡嶺,海拔550多米,為半高山谷地。走進這個被譽為“山中理窟”“云霞仙境”的歷史文化名村,群山環(huán)抱,云霧繚繞,山清水秀,氣候宜人,令人流連忘返。
南溪書院:在尤溪縣城南的公山之麓,原為邑人鄭義齋館舍。北宋宣和五年(1123年),朱熹之父朱松任尤溪縣尉,去官后寓居于此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朱熹在此誕生。朱熹逝世后,縣令李修于嘉熙元年(1237年)捐資在此修建文公祠、韋齋祠、半畝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,祀朱家父子。寶元年(1253年),宋理宗賜額“南溪書院”。元至正元年(1341年),分建二祠,明清后屢有修繕擴建。書院古樸莊嚴,現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,有韋齋祠、觀書第、毓秀坊、毓秀亭等建筑。正堂當中立朱熹石膏塑像,兩旁是朱子手書板聯四幅:“讀書起家之本 和順齊家之本 勤儉治家之本 循理保家之本”。四壁高懸其上溯八代列祖列宗畫像。書院內的方塘,為朱熹幼年讀書處。朱熹《觀書有感》詩曰:“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云影共徘徊;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。其中的“半畝方塘”即指此處。明弘治十一年(1498年),知縣方溥主持,把半畝方塘擴大浚深,并建亭于塘上,通以石橋,取名“活水亭”,今皆修復。
九阜山峽谷:走進位于福建三明的九阜山,就像走進一幅綿長綺麗的山水畫卷。“山清、水秀、石奇、林茂”,處處勝景,步步流連,富有詩情畫意,令人賞心悅目。 漫步于逶迤的山間小徑,看山泉溪澗縈繞林間,聽林間鳥鳴聲聲,享受密林遮天蔽日的陰涼,幾乎讓人忘了疲累。溪谷到處是怪石,取名有仙人搗藥、神鯉待躍、金龜拱背……還有像鳥、像猿、像恐龍蛋,形態(tài)各異,模樣可愛。
蓬萊山:又名九仙山。相傳有九仙往來其間,故名蓬萊山,位于尤 溪坂面鎮(zhèn),距縣城21公里,海拔1288米,與羅漢山隔尤溪對峙,為縣西南軍防的門戶。蓬萊山山勢雄壯,怪石嵯峨,山高水秀,古木參天,峰巒 峭拔,人跡罕到,上有金鯽池、石棋盤、黑白二石子、煉 丹灶、白鶴洞等勝跡。
社會人文
立春節(jié):立春交節(jié)時分,不論白天黑夜,家家戶戶都鳴炮放煙花,稱“接春”,迎接“春神”到來。
過九節(jié):農歷正月廿九日。各家,早餐煮九米粥,稱“窮九”,晚餐有豐盛的雞鴨魚肉等酒菜,叫“做富”,預示先窮后富。九米粥,是用燦米、粳米、糯米、花生、豆類、紅棗、杏仁、糖等九種混合煮成。農村人家還有分送九米粥給出嫁女兒或左右鄰里,或任熟人來家品嘗九米粥的習俗。
采青節(jié):農歷二月十九日,這天,農村人家有食“艾粿”習俗。是用采集的艾草嫩葉煮熟搗成泥,拌入粳米舂成艾粿。顏色青綠,風味鮮美,清香撲鼻。食艾粿,以祛邪氣。
立夏節(jié):立夏這天,農家有食用“夏粿”習俗。是以米粿為皮,竹筍為餡,包成半月形,稱“夏粿”。城里人稱其“粿夾”。有的還用紅糟煮小竹筍、豬肉等為食。
中元節(jié):農歷七月十五日,是祭拜祖先的日子,俗稱“七月半”,也有叫“鬼節(jié)”。有的鄉(xiāng)村因習俗不同,這個節(jié)日定在十一、十二或十四日,但都是舉行祭拜祖先活動。
掃墓節(jié):在農歷八月初一至十五日,農村各族都必選其中一天,集合族人祭掃祖墓。掃墓結束,就地擺開酒席,食用祭祖的米粿、豬肉、鴨肉和酒菜。有的把祭品帶回家辦酒席。
中秋節(jié):農歷八月十五日,也稱團圓節(jié)。出嫁女要給娘家父母兄弟送中秋禮餅,以示團圓。這天,各戶家人團聚,晚上吃月餅賞明月,歡度團圓之夜。
立冬節(jié):這天,農戶人家舂糯米,食糍粑,或舂粳米,食白粿,以慶糧食收成。有的還吃草根湯,滋補身體,濕熱御寒。
冬至節(jié):這天早餐,各家有煮小團丸為食的習俗。是用糯米粉和成小團丸,稱“小糍子”。以示子孫滿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