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地區(qū)概況】
澄邁縣,海南省直轄縣,位于海南島西北部,是環(huán)北部灣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,全縣陸地總面積2072.97平方千米,海域面積470.53平方千米。澄邁縣屬熱帶季風氣候,光照充足,高溫多雨,雷暴多,臺風頻繁,四季不明顯,干雨季分明,雨熱同期。澄邁縣下轄11個鎮(zhèn)和金安籌備組,3個國營農(nóng)場、1個省直屬林場。縣人民政府駐金江鎮(zhèn)。澄邁縣常住人口50.45萬人。
澄邁縣原名茍中縣,自西漢元封元年(公元前110年)置縣,1988年4月直隸海南省。境內有海南地區(qū)環(huán)線高速公路、中線高速公路、?谑欣@城高速公路、粵海鐵路、海南西環(huán)鐵路等多條高速公路和鐵路運線穿過,設有馬村港。澄邁縣有海南永慶文化旅游景區(qū)、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(zhèn)中心區(qū)等景區(qū)。澄邁縣先后獲得中國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示范縣、國家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實驗區(qū)、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(qū)、國家衛(wèi)生縣城、國家義務教育發(fā)展基本均衡縣等稱號。
【行政區(qū)劃】
澄邁縣轄11個鎮(zhèn):金江鎮(zhèn)、瑞溪鎮(zhèn)、永發(fā)鎮(zhèn)、老城鎮(zhèn)、中興鎮(zhèn)、加樂鎮(zhèn)、福山鎮(zhèn)、橋頭鎮(zhèn)、文儒鎮(zhèn)、仁興鎮(zhèn)、大豐鎮(zhèn)
【歷史沿革】
澄邁縣因古縣治老城有“澄江”“邁嶺”,故取山水名之首定縣名為“澄邁”。
漢代,西漢元鼎六年(前111年),平定南越。元封元年(前110年),在海南島上設珠崖、儋耳兩郡,設16縣,隸交趾刺史部,茍中縣隸珠崖郡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,梁大同六年(540年),在海南儋耳故地設崖州,管轄海南島。
隋代,大業(yè)三年(607年),在舊茍中縣境立澄邁縣,屬珠崖郡。
唐代,武德五年(622年),澄邁縣管轄4個鄉(xiāng),改珠崖郡為崖州,隸屬崖州。貞觀五年(631年),析崖州之瓊山設置瓊州,仍隸屬崖州。貞觀十三年(639年),析瓊山、澄邁領地增設曾口、顏羅、容瓊三縣,均隸屬瓊州。乾封二年(667年),瓊州與瓊山、曾口、顏羅、容瓊、樂會1州5縣被黎民攻占,臨機縣劃歸崖州管轄。
五代十國時期,南漢乾和十五年(957年),瓊州之地省顏羅、曾口兩縣,曾口縣地(轄區(qū)約今澄邁縣的瑞溪、新吳、永發(fā)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今定安縣的新竹鎮(zhèn)等,今屯昌縣北部等地)劃入澄邁縣,曾口縣治在今永發(fā)鎮(zhèn)博羅村。
宋代,開寶五年(972年),澄邁縣管轄貴平、恭順、永泰3個鄉(xiāng),廢崖州,以其地入瓊州。熙寧六年(1073年),海南置瓊州,設瓊管安撫司,隸屬瓊州。宣和元年(1119年),瓊管安撫司改為瓊管安撫都督,隸屬瓊管安撫都督。
元代,至元十五年(1278年),瓊管安撫都督改為瓊州路安撫司,澄邁縣隸于瓊州路安撫司。
明代,洪武二年(1369年),瓊州路安撫司改為瓊州安撫司,澄邁縣隸屬瓊州安撫司。洪武三年(1370年),瓊州升為瓊州府,直隸瓊州府。
清代,初襲明制,澄邁縣仍直隸于瓊州府。光緒十七年(1891年),在金江鎮(zhèn)創(chuàng)建金江行署。光緒十八年(1892年)至光緒二十一年(1895年),金江行署始告建成。光緒二十一年(1895年),縣署從今老城墟遷到金江行署辦公。
中華民國時期,民國元年(1912年)7月,澄邁縣隸屬瓊崖綏靖處。民國二年(1913年)3月,隸屬瓊崖鎮(zhèn)守府;同年9月,隸屬瓊崖綏靖督辦公署。民國三年(1914年)夏,隸屬瓊崖道。民國十年(1921年),隸屬瓊崖善后處。民國十五年(1926年)2月,隸屬瓊崖行政區(qū)委員會;同年11月,隸屬瓊崖行政視察專員公署。民國十七年(1928年)3月,隸屬廣東省南區(qū)善后委員公署。民國二十一年(1932年)3月,隸屬廣東省瓊崖特別區(qū)行政長官公署;7月,又隸瓊崖綏靖委員公署;8月,縣公署改稱縣政府。民國三十五年(1936年)7月,隸屬廣東省第九區(qū)行政督察專員公署。民國二十八年(1939年)2月,隸屬瓊崖戰(zhàn)時黨政處;12月,隸屬廣東省第九區(qū)行政督察專員公署。民國三十四年(1945年)9月,隸屬廣東省第九區(qū)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。民國三十五年(1946年)1月,隸屬廣東省政府主席瓊崖辦公處。民國三十六年(1947年)11月,隸屬廣東省第九區(qū)行政督察專員公署。民國三十八年(1949年)1月21日,隸屬海南特別行政區(qū);同年4月,隸屬海南特別行政區(qū)行政長官公署;同年5月,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海南各級政權全部解體。
1950年4月22日,澄邁縣解放,中共澄邁縣委員會、澄邁縣人民政府從六芹山遷進金江鎮(zhèn),接管澄邁縣;同年5月,隸屬海南軍政委員會。1951年4月,隸屬海南軍政委員會西區(qū)辦事處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雙重領導。1958年12月1日,澄邁和臨高兩縣合并,初稱金江縣。1959年3月22日(一說1959年1月13日),改稱澄邁縣。1961年5月30日,恢復澄邁、臨高兩縣建置。1967年3月,隸屬廣東省海南地區(qū)軍事管制委員會。1968年4月,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(qū)革命委員會。1980年1月,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(qū)公署。1984年10月,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(qū)人民政府。1988年4月,海南建省,直隸海南省。
【地理環(huán)境】
位置境域
澄邁縣位于海南島西北部,北臨瓊州海峽,東接?谑、定安縣,南鄰屯昌縣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,西連儋州市、臨高縣。陸地東西寬56.25千米,南北長70千米,全縣陸地總面積2072.97平方千米,海域面積470.53平方千米。
地形地貌
澄邁縣地勢南高北低。南部為丘陵崗地,占總面積45.6%,中部為南渡江沿岸河積平原,占總面積14.6%。北部為臺地和濱海沖積平原,褶皺明顯,占總面積的39.8%;地勢最高點為大王嶺,海拔513米。
氣候
澄邁縣屬熱帶季風氣候,季風影響大,光照充足,高溫多雨,雷暴多,臺風頻繁,四季不明顯,干雨季分明,雨熱同期。一年四季氣溫變化不大,最冷的冬季(12月至次年2月),氣溫比年均氣溫23.8℃偏低5.0—6.4℃之間。全年高溫多雨,光照充足,熱量豐富,但雨量分布不均,時空變化大。
澄邁縣年中高溫天氣多出現(xiàn)在6—7月,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8.4℃。常出現(xiàn)高溫紀錄,極端平均氣溫為29.8℃;極端高溫日出現(xiàn)在2007年4月1日,為41℃,全年有9個月(3—11月)平均氣溫都在21℃以上。常年最冷的天氣多出現(xiàn)在1月,平均氣溫17.5℃,月際變化在13.4—20.2℃之間。極端低溫月為13.2℃,出現(xiàn)在1999年12月24日;極端氣溫日為2.0℃。溫差小,年均氣溫日較差為8.5℃,各月一般在7.4—9.5℃之間變動,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征。
水文
澄邁縣境內共有大小河道20多條,總長250.1千米。南渡江澄邁段是澄邁縣河網(wǎng)之主綱。自西邊流入南渡江的河溝有:荔枝灣溝、風朝田溝、石鼓嶺溝、九樂山溝、犁沙河、大堀溝、中貢河、大塘河、汶安河等;自東邊流入南渡江的河溝有大嶺溝、賢口溝、石弄花溝、合水溝、南味溝、加蟹澗、奉水澗、牛溫坑溪、效古澗、太平溪、東排洋溪(又名海仔河)、仁格河等?h北部有美未河、美素河(又名花場河),雙楊河(又名銷陽河)等流入大海。境內流程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南渡江、大塘河、澄江、海仔河、汶安河、綠現(xiàn)河、龍洲河、花場河、雙楊河、下嶺河等14條。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下的還有北潭溪、加潭溪、北文溪、排坡溪、老城溪等。
澄邁縣海岸線東起撥南村,與?谑蟹纸纾晃髦翗蝾^鎮(zhèn)包岸村,與臨高縣毗鄰。內灣海岸線全長89.84千米,外灣海岸線全長37.50千米。海域總面積470.53平方千米,約占全縣陸地面積二分之一。
【社會事業(yè)】
教育事業(yè)
澄邁縣共有普通中小學校125所,中等職業(yè)學校1所。其中:高級中學2所,完全中學3所,九年一貫制學校15所,初級中學13所,完全小學61所,教學點30個,特殊學校1所,民辦學校11所。中等職業(yè)教育在校生1472人,同比增長8.2%;普通高中在校學生7840人,同比增長5.3%;普通初中在校學生20720人,同比增長6.6%;普通小學在校學生46389人,同比基本持平。
文化事業(yè)
澄邁縣有經(jīng)營性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文化單位924家,其他實體文化企業(yè)232家。文化產(chǎn)業(yè)規(guī)上企業(yè)8家、規(guī)下企業(yè)1148家,包括歌舞(游藝)娛樂場所55家、電影院線4家、網(wǎng)吧17家、演藝場所6家等。鎮(zhèn)綜合文化站設置率達100%,站舍面積達到300㎡,其中國家一級文化站1家,二級文化站2家,三級文化站3家。各村建有農(nóng)村文化室。
醫(yī)療衛(wèi)生
澄邁縣共有衛(wèi)生機構數(shù)437個,床位數(shù)達3061張。各類衛(wèi)生技術人員3615人。
【交通運輸】
澄邁縣境內有海南地區(qū)環(huán)線高速公路、中線高速公路、?谑欣@城高速公路、粵海鐵路、海南西環(huán)鐵路、文昌—臨高高速公路和?凇芰郑ㄖ校┕、?凇芰郑ㄎ鳎┕返榷鄺l高速公路和鐵路運線穿過;建成九大碼頭,年吞吐能力約1200萬噸,馬村港區(qū)是全國25個中心樞紐港之一?诟鄣暮诵母蹍^(qū),設有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馬村口岸,是重要航運樞紐。
公路
澄邁縣公路運輸已初步形成以國省干線公路為主要通道,貫通全縣、輻射各鎮(zhèn)、連接周邊市縣的公路交通網(wǎng)絡。
鐵路
澄邁縣境內有海南西環(huán)鐵路和粵海鐵路途經(jīng),其中海南西環(huán)鐵路設2個站,粵海鐵路設1個站。老城鎮(zhèn)站位于西線高速白蓮互通西側,中心里程K13+344.435,北距?谡12.7千米。福山鎮(zhèn)站位于西線高速福山出口白糖村附近,中心里程K35+359.624,北距老城鎮(zhèn)站22千米,南距臨高站16.8千米。澄邁站始建于2000年,隸屬于廣州鐵路(集團)公司粵海鐵路有限責任公司,為三等站。
航運
澄邁縣境內的馬村港區(qū)是?诟圬涍\主要港區(qū),是澄邁縣發(fā)展保稅倉儲、現(xiàn)代物流和臨港產(chǎn)業(yè)的重要依托。馬村港區(qū)將以集裝箱、件雜貨、干散貨、液體散貨和貨滾運輸(含危險品)為主,主要滿足省內生產(chǎn)生活需求,同時兼顧南海開發(fā)后勤保障功能。
公共交通
澄邁縣運營6條城市公交線路,共計40臺公交車輛,線路總里程為93千米;共有5條?诰路,分別是游6、35路、55路、57路和59路。
【歷史文化】
可移動文物
澄邁縣重要文物考古發(fā)掘為兩次對福安窯址的考古發(fā)掘。2002年5—7月,福安窯址清理出土文物2300多件。2004年3—5月再次對福安窯址進行考古發(fā)掘,出土文物1000余件,均為清代陶瓷。按釉色分為青釉、青花、醬釉三種,器形主要有碗、壺、罐、杯、盤、盤、碟、盆、缸、甕、盞、香爐、硯臺、煙斗、器蓋、瓷權(枰蛇)等。其中青花器形印有文字、花卉圖案,一些明顯呈海南地方特色的青蛙紋樣。還發(fā)現(xiàn)大量窯具,主要有墊餅、墊圈、墊缽等。
據(jù)2023年7月國家文物局官網(wǎng)數(shù)據(jù),澄邁縣博物館館藏藏品2479件/套,珍貴文物10件/套。
不可移動文物
澄邁縣歷史悠久,文化遺產(chǎn)豐富。據(jù)2023年7月綜合網(wǎng)站信息數(shù)據(jù),澄邁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項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項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3項。
非遺文化
據(jù)2023年7月綜合網(wǎng)站信息數(shù)據(jù),澄邁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2項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名錄項目4項、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項目32項。
截至2021年12月,澄邁縣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生產(chǎn)性保護示范基地1處、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生產(chǎn)性保護示范基地1處,綜合陳列室1處,專項陳列室4處,傳習所2處,分類展示廳3處,傳承人工作室1處、體驗館1處。
【旅游資源】
海南永慶文化旅游景區(qū)
海南永慶文化旅游景區(qū)位于澄邁縣老城鎮(zhèn)盈濱半島永慶大道10號,為3A級旅游景區(qū)。景區(qū)內永慶寺始建于唐代,為古代“澄邁八景”之一,是以佛家修心養(yǎng)性與休閑養(yǎng)生為特色主題的佛教文化體驗綜合區(qū),寺內主要建筑有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藏經(jīng)閣、觀音殿、文殊殿、普賢殿、方丈室、禪堂等。
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(zhèn)
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(zhèn)中心區(qū)位于澄邁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(zhèn)中心區(qū),為3A級旅游景區(qū)。景區(qū)是集世界咖啡種植文化觀賞、咖啡交易中心、咖啡制作觀摩品嘗區(qū)、休閑娛樂度假、購物旅游于一體的風情小鎮(zhèn),建筑風格采用地中海式與咖啡風情相結合,外觀裝修以淺米黃色和淺米白色為主色調,配以淺咖啡色飾紋砂漿,局部采用本地火山巖地方特色。區(qū)內建有地方特色的向陽村家庭旅館等。
濟公山旅游度假區(qū)
濟公山位于海南省澄邁縣城東南部紅崗農(nóng)場境內,因一酷似濟公活佛的巨石而得名。濟公山原名石欄嶺,又稱山豬嶺,距紅崗農(nóng)場場部1.5公里。其山頂上有一石高5米、寬2.8米、形狀體態(tài)酷似濟公像。
離濟公石十幾米處還有一座石頭,活像“金龜背青蛙”狀樣。背上的青蛙極大,它騎在金龜背上,圓鼓鼓的眼睛,彎曲的大腿壓在金龜背上,栩栩如生。山上還有形似“濟公腳印”、“八卦扇”、“龜伏金畦”、“鯉躍龍門”、“百變猴王”、“烏猴云影”、“石猴觀天”、“天外來賓”、“案臺”、“座椅”等石頭、石像,所有石頭石像都是自然形成,是一處很有觀賞價值的自然景觀。
加籠坪熱帶季雨林旅游區(qū)
加籠坪熱帶季雨林旅游區(qū)位于澄邁西南端,總面積32800畝,該保護區(qū)東與屯昌縣交界,西靠臨高縣、澹州市、南與瓊中縣為鄰,距縣城金江鎮(zhèn)50公里。該區(qū)為原始熱帶雨林區(qū),擁有胭脂、坡壘、青梅、厚皮搞、榴果等珍稀樹種及水鹿、猴子、藤貍、穿山甲、蟒蛇、原雞、山鵝鴿、金錢龜?shù)日湎∫吧鷦游。該區(qū)林海莽莽,還有山間瀑布,林間小溪,奇峰怪石,山頂天塘,加之鳥鳴獸躍,落英繽紛,構成一幅完美的生態(tài)圖。這里還是當年瓊崖縱隊革命根據(jù)地―美合的原址。加籠坪熱帶季雨林旅游區(qū)不僅有優(yōu)越的生態(tài)旅游價值和革命史教育意義,還是休閑度假的最佳去處。
金山寺
金山寺位于澄邁縣城金江鎮(zhèn)尖嶺的東南面,背山面水,風景別致,是海南大型的佛教寺院之一。該寺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,解放前夕毀于兵亂,1993
年重建該寺院為仿古建筑物,建筑在嶺腰層層殿宇,規(guī)模宏偉,建有鐘樓、靈龜池、鼓樓、功德牌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書畫廊、各類佛像等整個寺院有金像42
尊,雕刻工藝精美,各具特色,令游人香客飽嘗眼福、留連忘返。
南軒石照壁
南軒石照壁在永發(fā)鎮(zhèn)東興村委會南軒村,系崇禎九年(1636 )江南盧州府通判王炳儒(南軒村人)故居中庭照壁。照壁由56
塊石砌成,高270 厘米、寬440 厘米、厚30 厘米;壁里外四周塑花紋圖案,雕雙鹿銜靈芝草;里外各陰刻“紫氣東來”、“福星高照”在其上端正中;中央篆刻“壽”字。房屋俱剩斷壁殘墻,唯照壁及中庭地板尚存完好。
老城老街
隋大業(yè)三年(公元607 年),澄邁縣治建于老城墟,古街位于古縣城的東南邊,現(xiàn)稱老街,也叫下街。 老街有百余米長,均由各種石條鋪設而成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,現(xiàn)已被摧毀,建成水泥路面。老街的兩旁居住著老城居委會的居民,有的房屋依舊,但見散落墻角的石墩石刻,殘碑斷簡?梢韵胂螽敃r各路商賈紛至沓來,一派繁榮景象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