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石縣位于山西省中部,晉中盆地南端,距省會太原市150公里,北臨介休市,南接霍州市,東靠沁源縣,西連交口縣、孝義市,有“燕冀之御、秦蜀之經”之稱。全縣總面積1206平方公里,東西寬53.5公里,南北長39公里。總人口23.2萬人,其中城鎮(zhèn)人口6萬人,鄉(xiāng)村人口17萬人,人口密度為184.2人/平方公里,轄8鎮(zhèn)10鄉(xiāng)319個行政村598個自然村,15個居委會。境仙群山起伏,溝壑縱橫,大運公路、南同蒲鐵路沿汾河并行而下,是山西南北交通運輸之要沖。
行政區(qū)劃
靈石縣轄6個鎮(zhèn)、6個鄉(xiāng):
鎮(zhèn):翠峰鎮(zhèn)、靜升鎮(zhèn)、兩渡鎮(zhèn)、夏門鎮(zhèn)、南關鎮(zhèn)、段純鎮(zhèn)
鄉(xiāng):馬和鄉(xiāng)、英武鄉(xiāng)、王禹鄉(xiāng)、壇鎮(zhèn)鄉(xiāng)、梁家焉鄉(xiāng)、交口鄉(xiāng)
靈石縣鳥瞰
歷史沿革
相傳大禹治水在此“打開靈石口,空出晉陽湖”。靈石縣于隋開皇十年(公元590年)置縣,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。隋初屬平周縣(今介休市),隋開皇十年,隋文帝楊堅北巡挖河開道,獲一巨石,似鐵非鐵,似石非石,色蒼聲錚,以為靈瑞,遂命名為“靈石”,割平周縣西南地置為靈石縣。1948年6月靈石解放,成立縣人民政府,屬榆次專署。
1958年靈石、介休、孝義三縣合并為介休縣,靈石縣改為靈石鎮(zhèn)。1961年恢復靈石縣建置,屬晉中行署管轄。
地理環(huán)境
靈石縣四周群山環(huán)繞,山巒重疊,山地和丘陵面積占90%以上。中部為汾河谷地,縣城即居于谷地之中,乃為晉中通往晉南之咽喉,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。縣境東部有太岳支脈石膏山,海拔2532米,西部為丘陵地形屬呂粱山脈,較大山為縣城西北14.5公里處的新建塬,海拔1275米,坡度約40度,頂部平坦,面積12平方公里左右,是控制兩渡至西山、控制靈石河西的戰(zhàn)略要地。境內主要河流汾河切穿南部韓信嶺形成峽谷,是溝通晉中與臨汾兩地區(qū)的交通要道。其他還有仁義河、雙池河、交口河等支流。
靈石縣為暖溫帶季風氣候區(qū)。年均氣溫10℃左右,一月零下6℃,七月24℃,年降雨量650毫米,霜凍期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,無霜期140天。
資源豐富
縣域境內地下礦藏資源豐富,已探明的礦物有煤、鐵、石膏、硫鐵礦以及銅、鉬、鈦、釩、鎢、稀土等32種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。其中煤炭、石膏、硫鐵礦儲量豐富,品質優(yōu)良。全縣含煤面積860平方公里,占全縣總面積的71.3%,地質儲量為91億噸,且品種齊全,多為肥煤、焦煤、瘦煤和氣煤,尤為突出的是含灰份在10%以下,含硫1%以下的優(yōu)質主焦煤達12億噸,被譽為“煤海瑰寶”。石膏儲量達17.2億噸,礦石純度達90%-98%,為特級品和一級品,享有靈石“雪花膏”之稱,是華北地區(qū)第二大石膏礦床。硫鐵礦儲量達2億噸,是全國煤系硫鐵礦的主產基地之一。靈石縣屬旱作農業(yè)區(qū),平均海拔800米,平均氣溫界于9.9℃-10.6℃之間,年平均降水量為320-738毫米,平均無霜期界于144-184天之間。全縣國土面積180.21萬畝,其中農用地86萬畝,含耕地52.7萬畝(水澆地2萬畝),林地32.46萬畝,牧草地81萬畝;建設用地6.5萬畝;未利用地87.5萬畝,人均占有耕地約2.2畝森林覆蓋率為18.01%。農作物以小麥、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豆類、薯類為主,正常年景糧食產量為每畝260斤左右,總產5000萬公斤上下。
經濟發(fā)展
全縣現有耕地 38.24萬畝,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、玉米、谷子、豆類、高粱等。經濟作物有油料、蔬菜等。森林覆蓋面積為27.5萬畝。境內礦藏豐富,以煤炭的蘊藏量最多,達97億噸。此外,石膏、建筑材料、鐵、硫磺等地下資源也很豐富。工業(yè)有煤炭、硫磺、石膏、水泥、鐵、陶瓷、棉織、麻紡、農機、化肥、印刷等。
近年來,勤勞勇敢的靈石人民搶抓機遇,奮力拼搏,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使全縣經濟步入了快速健康發(fā)展的階段。2000年,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4.8億元,工業(yè)增加值完成3.9億元,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00元,財政總收入實現1.285億元,跨入山西省綜合經濟實力二十強縣之列。新的世紀之初,靈石人民在縣委、政府的領導下,奮力實施“民營興企、科教興縣、龍頭帶動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”四大戰(zhàn)略,全力鞏固提升傳統(tǒng)產業(yè),大力發(fā)展非煤高新技術,扎實推進綠色產業(yè),延伸拓展文化旅游產業(yè),正以百倍的熱情和爭創(chuàng)一流的精神譜寫靈石經濟發(fā)展的新篇章。
工業(yè)企業(yè)
靈石縣為全國五十個重點產煤縣之一。全縣共有煤炭生產企業(yè)246個,年煤炭產量達400萬噸以上,可生產各種品種、質量的原煤產品,進一步開發(fā)生產的潛力巨大。以煤炭初加工為特色的精煤工業(yè)迅速崛起,成為享譽國內外的“精煤之都”。全縣共有精煤生產企業(yè)41個,年精煤生產能力為200萬噸,可生產灰份9%以下的特種精煤、普通精煤,能夠高標準、高質量地為客戶提供各種要求的精煤產品。龍頭企業(yè)宏源選煤有限公司,擁有資產7000余萬元,年入洗能力為60萬噸,工藝采用國內一流的浮選、壓濾、跳臺聯合技術,產品遠銷國內各大鋼鐵生產企業(yè)、煤氣生產企業(yè)和發(fā)電企業(yè)。
豐富的石膏資源,為全縣的石膏建材工業(yè)發(fā)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,全縣年產優(yōu)質石膏40萬噸,噸生產成本不足10元,效益良好。同時,依托石膏資源逐步成長起來的石膏建材工業(yè)市場廣闊。產品在國內水泥、建筑行業(yè)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。共擁有石膏粉生產企業(yè)7個,年石膏份產量達20萬噸,擁有年產200萬平方米和150萬平方米的紙面石膏板生產企業(yè)各一個及年產30萬平方米的釉面石膏板生產企業(yè)一座。隨著墻體材料的革新和新型石膏產品的開發(fā),靈石石膏建材工業(yè)市場前景更為廣闊。
靈石是全國碳素產品的主產基地之一。龍頭企業(yè)晉陽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資產7000余萬元,職工685人,可生產鋁電解用底部炭塊、異形炭塊、冷搞糊等兩大系列二十多種產品,年產量為1.5萬噸,是原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的定點廠家,產銷量占到全國鋁用碳素市場的三分之一,產品行銷全國26個省、市90多個廠家,并遠銷俄羅斯、美國、塔吉克斯坦、南斯拉夫等國家,產品質量優(yōu)于國內國際標準,曾獲俄羅斯國家精品獎。
質優(yōu)、價廉的煤焦產品優(yōu)勢和赤鐵礦資源優(yōu)勢,為靈石生鐵鑄造工業(yè)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,全縣年生鐵生產能力達16萬噸,噸成本為700元,產品質量穩(wěn)定、品種齊全、效益看好。鑄造工業(yè)以路感鑄管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,該廠擁有總資產1.2億元,職工800余人,年鑄造能力為5萬噸,可生產各種規(guī)格的離心鑄鐵管、球墨鑄鐵管,工藝采用具有目前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水冷金屬型離心鑄造技術,產品質量通過國際認證,市場供不應求,全部供上海煤氣化公司,滿足浦東開發(fā)需求,噸利潤可達500-800元。
靈石擁有硫鐵礦生產企業(yè)25個,年硫鐵礦粉產量達60余萬噸;硫磺生產企業(yè)8個,全部采用國家推廣的LHL-9301型煉磺爐,技術先進,年產量為12萬噸,產品通過國家質量認證,并被認定為部優(yōu)產品。同時,靈石又是山西電石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,骨干企業(yè)靈石樹脂廠,年產電石2.6萬噸,廣泛用于乙炔、石灰氮、鋼鐵脫硫等行業(yè),產品符合國標,暢銷國內外,主要出口香港、俄羅斯、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(qū),深受用戶青睞。
另外,靈石山川皆有,森林覆蓋率高,物產富饒,綠色食品眾多,荊條密、峰王漿、相籽羊、優(yōu)質礦泉水、王氏系列酒等地方特色產品久負盛名。先進、附加值高、出口創(chuàng)匯的合資、合作、獨資經營企業(yè)。
交通動脈
南同蒲鐵路縱貫縣境中部,是靈石縣對外交通的大動脈。大運公路途經縣境,此外還有縣級公路和鄉(xiāng)鎮(zhèn)級公路多條,連接著境內各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、廠礦和絕大部分村莊。
歷史文化
靈石縣歷史悠久,名勝薈萃,風景獨秀。全縣共有文物古跡46處。明清時期靈石縣有四大家族,分別為兩渡何家、夏門梁家、靜升王家、蒜峪陳家。何家以禮傳家,以文為業(yè),因此人才輩出,較著名的有被譽為“何氏科苑三姐妹”的何澤慧(高能物理學家)、何澤貞(化學碩士、物理學和哲學博士)、何澤瑛(植物與種子專家)、夏門梁家以學優(yōu)而仕,全族共有生員107人,貢生47人。舉人7人,進士2人,監(jiān)生142人,最大官至二品。王家以耕讀傳家,由商宦發(fā)家,發(fā)跡后大興土木,現存住宅王家大院有4.5萬平方米。陳家為官宦人家,世代為官,在蒜峪村建有十幢院落,人稱“十宅”。當代靈石著名的人物有法學家張友漁,版畫家力群、牛文,作家胡正,以及祖籍靈石的物理學何氏三姐妹。
名勝古跡
全縣共有文物古跡46處,旅游資源極為豐富。屬國家級文物保護的有旌介古遺址,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王家大院、資壽寺、文廟、晉祠廟、后土廟、靈石,石膏山森林公園為國家級森林公園、省級風景名勝區(qū)。
在舊城北門外呂祖廟內,有一石塊,滿身孔洞,似鐵非鐵,似石非石,其色蒼蒼,其聲錚錚。舊時附近鄉(xiāng)民視為“神石”,前來焚香膜拜,祈求平安。據考察系古代降落的一塊隕石。靈石縣名即因此物而得。
特色小吃
黃條條:也叫發(fā)糕,也是上午主食之一。原料有白面、豆面、雜面、米面、玉茭面、高梁面,也可用二合面(兩種面粉攪在一起)、三合面(三種面粉攪在一起)。
捏巴巴:也叫名捏疙瘩,習慣上作為農村上午主食窩窩頭或饃饃以外的補充食品,也有作為主食食用的。
攤攤:是人們非常愛吃的食品之一,尤其適宜老人小孩食用。但由于它制作麻煩,費時費力,一般情況下人們很少食用,但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,是家家必做,戶戶皆吃。傳說這一天是龍?zhí)ь^之日,做攤攤俗稱扯龍皮,意在馴服龍王,好讓它在新的一年中服服貼貼為百姓服務,保證風調雨順,獲得糧茂年豐。
油糕是:靈石風味小吃中較為高檔的食品之一,也是靈石人過節(jié)、待客、婚喪喜宴、祭典神靈之必備品。俗語“冬至不吃糕,小鬼隔門瞄”,也就是說不論貧富,冬至這一天,家家戶戶必須吃糕,寓意來年運氣步步糕(高)升,生活甜甜蜜蜜(餡)。
骨累:是最具代表性的靈石風味食品之一,酥軟可口,營養(yǎng)豐富,是廣受人們贊譽的美味佳肴〃。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,慈禧與光緒皇帝西行西安路經靈石,在兩渡官宦世家何府,吃到骨累與和和飯時,胃口大開,贊不絕口。臨行時叮囑李蓮英,記下用料和全部制作過程帶回宮內。相傳慈禧返回京城,便經常讓廚師給她做靈石骨累與和和飯吃。從此,慈禧喜歡吃靈石骨累、和和飯的趣聞,便在民間廣為流傳。
|